科學家新發(fā)現(xiàn)破解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耐藥難題
非小細胞肺癌占所有肺癌的85%,是最常見的肺癌亞型。具有EGFR基因突變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在亞洲人群中可達50%以上。如何延緩和破解相關患者耐藥問題,是當下肺癌患者和學術界廣泛關注的熱點和焦點。
記者24日獲悉,中國醫(yī)學專家的最新研究發(fā)現(xiàn),對于EGFR突變非小細胞肺癌寡轉移患者,接受高效、低毒、短平快的立體定向放療聯(lián)合相關抑制劑治療,相比接受單純的抑制劑藥物治療,可以延長中位生存期6個月左右。在抑制劑耐藥前,針對腦部的寡轉移病灶實施立體定向放療,同樣具有延長患者生存期、改善生活質量的潛力。
所謂寡轉移,是指惡性腫瘤轉移的臟器單一,且轉移灶只有1-5個?!搬槍@些患者的治療,常規(guī)療法是使用EGFR抑制劑,該類藥物高效、低毒,但面臨著使用不久就會出現(xiàn)耐藥的弊端?!睆偷┐髮W附屬腫瘤醫(yī)院放射治療中心專家朱正飛教授當日接受采訪時對記者說,耐藥已經成為制約這些患者療效和生存獲益的“瓶頸”,亟需得到解決。
據(jù)了解,自2016年起,朱正飛教授領銜團隊通過大規(guī)模多中心臨床研究,針對晚期非小細胞肺癌寡轉移人群和腦轉移人群開展了系列探索。談及選擇非小細胞肺癌寡轉移人群和腦轉移人群作為研究對象,朱正飛教授告訴記者:“寡轉移和腦轉移,在整個病程中,發(fā)生率占晚期EGFR突變非小細胞肺癌的30%-50%以上;而且,這兩類人群通過積極而精準的放射治療聯(lián)合靶向治療,有望獲得長期生存?!?/p>
該系列研究成果已經在美國放射腫瘤協(xié)會官方雜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adiation Oncology Biology Physics》,國際抗癌聯(lián)盟官方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以及腫瘤領域知名期刊《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Medicine》《Lung Cancer》,知名雜志《British Journal of Radiology》等發(fā)表。研究團隊累計發(fā)表十余篇SCI論文。
第二屆亞洲腫瘤學會年會暨第48屆韓國癌癥協(xié)會(KCA)年會/第8屆國際癌癥大會上,朱正飛教授作為中國放療領域專家,做題為“放療在EGFR突變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治療中的臨床價值”報告。會議主持韓國首爾大學醫(yī)學院Young Tae Kim教授充分肯定并高度評價“朱正飛教授團隊開展的系列研究,為晚期EGFR突變非小細胞肺癌綜合治療的優(yōu)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來源:中國新聞網


本文系作者 @TIMEDOO 原創(chuàng)發(fā)布在 肽度TIMEDOO。未經許可,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