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發(fā)現(xiàn)空間情境調(diào)節(jié)性別知覺
人們對于視覺刺激的知覺加工高度依賴所處情境。例如,一條灰色長裙,當它掛在黑色長裙旁邊時,看起來更接近白色;但當它掛在白色長裙旁邊時,卻顯得更接近黑色。這反映了空間情境對視知覺的影響,表現(xiàn)出同時對比效應。除顏色外,同時對比效應已被證實存在于線條朝向、運動方向等低級視覺特征的加工中。與此相對,視覺刺激所處的時間情境同樣會改變?nèi)藗兊闹X。適應后效是一種被廣泛探究的時間情境效應。而與同時對比效應不同的是,適應后效存在于低級視覺特征,也存在于高級視覺特征的處理中,包括面孔情緒與性別等。例如,長時間觀看一張女性面孔會使得人們更傾向于對隨后呈現(xiàn)的性別信息較為模糊的面孔知覺為男性。有研究借助低級視覺特征加工,揭示同時對比和適應后效在行為表現(xiàn)與認知機制上具有相似性。那么,類比適應后效,同時對比效應是否也存在于高級視覺特征的知覺加工?如果存在,基于高級視覺特征的同時對比效應具有哪些特征?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腦與認知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蔣毅研究組采用同時對比范式,通過4個實驗探究了面孔和生物運動性別知覺是否受到以及如何受到同時呈現(xiàn)的空間情境性別信息的調(diào)節(jié)。如圖1所示,研究在屏幕中央將呈現(xiàn)測試刺激,同時在其周圍呈現(xiàn)情境刺激,首次證實了同時對比效應同樣存在于性別這一高級視覺特征中(圖2實線)。即對測試面孔或生物運動的性別知覺會偏向與外周性別相反的方向(實驗1)。例如,當外周呈現(xiàn)男性面孔情境時,人們會傾向將中央的測試面孔性別知覺為女性。借助模型擬合,研究發(fā)現(xiàn),基于抑制機制的計算編碼模型能夠很好地解釋實驗中觀測到的性別同時對比效應(圖2虛線)。而在情境和測試刺激之間引入500 ms的時間間隔則會完全破壞這種性別同時對比效應,同樣表明其依賴抑制機制(實驗2)。
不同于低級視覺特征,性別作為一種高級視覺特征,存在于多類刺激中。為了進一步探究性別同時對比效應能否跨類別發(fā)生,研究在實驗3中通過呈現(xiàn)不同種類的情境和測試刺激(圖1B Exp.3a和圖1B Exp.3b),發(fā)現(xiàn)性別同時對比效應不能在面孔和生物運動之間跨類別發(fā)生。實驗4則借助持續(xù)閃爍抑制范式(圖3),發(fā)現(xiàn)當周圍情境刺激不可見時,也不存在性別同時對比效應。這提示性別同時對比效應可能依賴于對情境刺激的意識,不同于低水平視覺特征的同時對比效應(不依賴情境刺激能否通達意識)。
上述實驗表明,人類對于面孔或生物運動的性別知覺高度依賴其所處情境,知覺面孔或是生物運動的性別會被周圍臨近情境的性別信息所“排斥”。一方面,本研究觀察到的性別同時對比效應可以用基于抑制機制的對抗計算編碼模型解釋,結合已有的情境效應研究,性別同時對比與適應后效可能依賴相同的抑制機制,為高水平特征的同時對比效應(一種空間情境效應)和適應后效(一種時間情境效應)之間的相似性提供了不可或缺的證據(jù)。另一方面,與低水平特征的情境效應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性別同時對比效應表現(xiàn)出類別特異性以及意識依賴性。這提示高、低水平視覺特征的情境效應可能存在不同的生物基礎。
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fā)表在British Journal of Psychology上。研究工作得到科技創(chuàng)新2030-“腦科學與類腦研究”重大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科院戰(zhàn)略性先導科技專項、心理所“揭榜掛帥”項目等的支持。
圖1.實驗1-3流程圖
圖2.實驗1結果圖
圖3.實驗4流程圖
來源:中科院


本文系作者 @TIMEDOO 原創(chuàng)發(fā)布在 肽度TIMEDOO。未經(jīng)許可,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