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最大規(guī)模研究發(fā)現(xiàn),試管嬰兒總體患癌率比自然受孕嬰兒高出約17%
1978 年 7 月 25 日,全球首例試管嬰兒在英國誕生。在過去的三十年中,體外受精(IVF,俗稱試管嬰兒)技術從實驗室走向大眾視野,如今已經(jīng)十分常見。2018 年估計全世界有 800 萬兒童使用體外受精和其他輔助生殖技術出生。
作為一種用于不孕癥治療和妊娠代孕的輔助生殖技術,IVF 最初由英國產(chǎn)科醫(yī)生 Patrick Steptoe 和生理學家 Robert Edwards 合作研究成功。該技術曾引起全球科學界的轟動,Robert G. Edwards 也于 2010 年因此而榮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
試管嬰兒的出現(xiàn),給那些可以產(chǎn)生正常精子、卵子但由于某些原因卻無法生育的夫婦帶來了福音。但一直以來,除了伴隨著試管嬰兒的道德倫理問題,有關試管嬰兒健康風險的擔憂也不絕于耳。
圖 | 一日齡的體外受精胚胎(來源:麻省理工科技評論)
據(jù) 2013 年的一項綜述研究結果顯示,與自然受孕的嬰兒相比,IVF 嬰兒出生缺陷的相對風險為 1.32(95%可信區(qū)間為 1.24-1.42)。而且美國全國兒童出生缺陷數(shù)據(jù)的分析研究發(fā)現(xiàn),通過體外受精孕育的嬰兒某些先天缺陷更為常見,特別是室間隔缺損 (VSD,最常見的先天性心臟?。?、唇裂、食道閉鎖和肛門直腸閉鎖等,但其中的因果機制尚不清楚。
本月,明尼蘇達大學的研究人員在 JAMA Pediatr 雜志發(fā)表了一項涉及最大規(guī)模 IVF 受孕兒童的癌癥研究。這項隊列研究所涉及的 IVF 兒童數(shù)量,幾乎是之前斯堪的納維亞和英國研究人群的 2.5 倍。
研究人員首先將 2004 年至 2013 年間向輔助生殖技術臨床結果報告系統(tǒng)報告的活產(chǎn)記錄,與美國 14 個州的出生和癌癥登記信息聯(lián)系起來,其中涵蓋 66%的美國出生人數(shù)和 75%的 IVF 受孕出生人數(shù)。
通過將嬰兒出生數(shù)據(jù)與癌癥登記信息聯(lián)系,研究人員篩查出 2013 年至 2015 年間診斷出的癌癥數(shù)據(jù)。最終分析數(shù)據(jù)包括 275,686 名 IVF 兒童和 2,266,847 名自然受孕兒童。
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體外受精兒童的總體癌癥患病率比非體外受精兒童高出約 17%;其中 IVF 兒童的肝臟腫瘤發(fā)生率比非 IVF 兒童高 2.5 倍;不過其他特定癌癥的發(fā)病率在兩組之間沒有差異。
(來源:麻省理工科技評論)
“我們研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體外受精兒童中大多數(shù)兒童癌癥并不常見,”共濟會癌癥中心成員 Logan Spector 教授說,“只不過體外受精兒童患某類癌癥的風險可能會增加??偟膩碚f,研究結果還是讓父母們對通過 IVF 生孩子感到放心?!?/p>
倫敦大學學院(UCL)兒科普通兒科教授 Alastair Sutcliffe 教授說:“這項研究沒有調(diào)整出生體重和孕齡,因為它們可能與這種類型的癌癥有因果關系。人們還認識到,至少在動物研究和有限的人類研究中,基因印記受到體外環(huán)境中培養(yǎng)基的影響?!?/p>
牛津大學兒科系,MRC Weatherall 分子醫(yī)學研究所兒科血液學副教授 Anindita Roy 博士說:“這項研究是研究體外受精(IVF)與兒童癌癥風險增加之間聯(lián)系最大的人群研究之一。這項研究在所研究的病例和對照人群數(shù)量方面表現(xiàn)強勁,研究結果表明 IVF 與兒童期癌癥的總體關系很小。該結果與英國和北歐國家進行的類似前瞻性研究一致?!?/p>
“然而,重要的是要注意癌癥風險的增加可能是由于 IVF 和非 IVF 兒童之間存在其他不同因素,例如先天性異常、某些綜合征和不孕癥的母體原因,這些因素也會導致遺傳性癌癥易感性,如 TP53 基因突變。研究中未對這些因素進行評估,以及對兒童進行相對較短的隨訪,可能會使結果混淆不清。因此,本研究無法明確確定 IVF 與兒童期癌癥之間關聯(lián)的因果關系,可能需要進一步的后續(xù)研究,還需要更好地了解導致胚胎癌風險增加的分子機制?!?/p>
盡管如此,研究人員表示,當生育專家、遺傳學家和兒科血液腫瘤學家為接受試管嬰兒的夫婦提供建議,或為患有癌癥的試管嬰兒父母提供咨詢時,這一大型研究的結果是有益的。
來源:麻省理工中文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