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月16日起,在國家法律政策的允許下,我國開始陸續(xù)進行了新冠肺炎患者的遺體解剖工作。其中全國首例新冠肺炎患者的遺體解剖,由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yī)學院法醫(yī)學系教授劉良作為主刀人,聯(lián)合華中科大附屬同濟醫(yī)院病理科科研團隊共同完成。

截至目前,劉良所在團隊已完成3例新冠肺炎病例死亡遺體解剖后的病理檢查診斷工作,目前還有6例的正在進行中。2月24日,劉良同華中科大附屬同濟醫(yī)院病理科教授王國平,以及該院心內科教授周寧,共同接受了《中國科學報》等媒體的采訪。

問題:目前國內對于新冠肺炎患者遺體的解剖共完成了幾例?這些捐獻遺體患者的大致情況如何?

劉良:從2月16日至今,我所在的團隊共解剖了9例新冠肺炎遺體。此外,來自上海瑞金醫(yī)院的科研團隊在武漢解剖了兩例患者遺體。這些遺體的男女比例大致平衡,年齡都比較偏老,基本都維持在60歲以上,有的甚至達到80歲,年齡最低者也超過了50歲,其他信息不便透露。

問題:通過遺體解剖,我們是否已經(jīng)取得了一些相關發(fā)現(xiàn)?

劉良:對于我們前期解剖的三具遺體,其病理學診斷的初步結果已經(jīng)得出,一些更加深入的檢查,如免疫組化、特殊染色等,目前也正在加緊進行中。從結果上看,我們已經(jīng)取得了一些重要發(fā)現(xiàn),但按照規(guī)定不便透漏細節(jié)。

未來,我們將會將此次尸檢的相關檢測結果與臨床進行對接,研究某些病變究竟是由臨床上的治療行為造成的,還是疾病本身造成的。相信相關尸檢報告結果應該在不久之后就能公布于眾。

問題:一般而言,需要經(jīng)過多少例尸檢的綜合分析,才能得出比較科學的結論?

王國平:從科學的角度,尸檢的病例當然是越多越好,但這并不容易做到。不過從目前的情況而言,我們與國內同行共同完成的11例尸檢,在數(shù)字層面是能說明一定問題的。

問題:從尸檢結果上看,新冠病毒除了侵犯肺部組織外,是否還會損害其他器官?通過尸檢,我們能否進一步明確對新冠病毒傳播機制?

劉良:從目前的的結果來看,新冠肺炎病毒在人體內不僅會造成肺部組織的損害,還可能包括免疫系統(tǒng)及其他器官。當然,這一結論只是基于目前的三例尸體的解剖結果得出的,至于是否具有共性,還需要等其余6例尸體解剖結果出來后才能評估。

至于病毒的傳播途徑,這并不是病理學的問題,但在進行尸檢時,我們與合作單位一起,的確做了不同器官、組織的核酸測量,有些發(fā)現(xiàn)也有助于對病毒傳播途徑的分析。但我們還需要將不同檢測結果進行綜合分析,因為從目前來看,不同病例以及不同臟器的監(jiān)測結果并不是十分一致。

問題:之前有學者提出,可能在一些重癥患者中會暴發(fā)心肌炎或“心碎綜合征”,通過解剖分析,這種可能性是否存在?

周寧:從新冠肺炎危重癥患者的心肌損傷情況看,部分死亡病例的確表現(xiàn)出了高度符合暴發(fā)性心肌炎的臨床特征。比如心肌損傷標志物極度升高,心功能短時間內急劇惡化,以臨床猝死為主要表現(xiàn),而呼吸衰竭是無法解釋這一臨床現(xiàn)象的。對于這類患者,我們高度懷疑是爆發(fā)性心肌炎。

至于心碎綜合征,則是相對少見的一種心肌病變,也稱為應激性心肌病。多見于老年女性,往往由急劇的情緒刺激等因素誘發(fā),感染作為誘因是相對少見的,我個人不認為心碎綜合征在新冠肺炎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問題:此前,鐘南山院士曾表示,通過解剖發(fā)現(xiàn),新冠肺炎患者肺部的纖維化現(xiàn)象并不嚴重,反倒是有些肺泡存在有大量黏液。這反映出了什么問題?這些發(fā)現(xiàn)對臨床治療有什么幫助?

劉良:通過對新冠肺炎患者肺部切片的顯微鏡觀察,我們的確發(fā)現(xiàn)了其中有一些粘液性分泌物。這些分泌物的出現(xiàn),需要我們在臨床治療中提高警惕。因為人體正常呼吸的一個重要前提,便是肺部氣道要通暢,肺泡功能也要要得到充分發(fā)揮。新冠肺炎會損傷氣道功能,如果肺泡再被粘液堵塞,患者在臨床上就會出現(xiàn)缺氧的表現(xiàn)。因此,我們要將肺泡粘液進行稀釋和溶解。在臨床上,我們已經(jīng)采用了相關的藥物治療,但我認為還可以再多進行一些嘗試,如對中藥的運用。

只有在肺部粘液被引流出來后,在給患者供氧才能產(chǎn)生效果。反之,如果在粘液成分沒有被化解的情況下,盲目地使用氧氣裝置,不但達不到目的,甚至可能會適得其反——氧氣的壓力會將粘液推倒肺部的更深處,加重患者的缺氧癥狀。這個問題需要引起我們的重視。

問題:在此次疫情中,多位業(yè)界人士呼吁國內各大中心城市應盡快建設符合甲級傳染病標準的解剖室,控制及預防烈性傳染病的規(guī)章制度也應進一步完善,對此您怎么看?

王國平:這次疫情的爆發(fā),提示我們要特別重視針對傳染病,特別是甲類傳染病的標準解剖室的建立,在這方面,我們也應該及早提上議事日程,不能再出現(xiàn)如今天這樣令人尷尬的局面。如果解剖室的條件不達標,必然會導致相關的解剖延緩、結果的不準確,乃至于造成一些安全隱患。因此,我認為從防御類似新冠肺炎這樣的傳染病角度出發(fā),我們也應至少在各地區(qū)建立達標的尸檢室。

來源:中國科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