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先進院等開發(fā)出一種人工基因組的高效簡化策略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研究員戴俊彪團隊開發(fā)出一種被稱為SGC(SCRaMbLE-based genome compaction)的人工基因組的高效簡化策略,并以此方法刪除了第十二號染色體左臂中超過一半的非必需基因,為第一個最小真核基因組的構建、理解真核生命的核心組成奠定了理論和技術基礎。相關研究成果以Compacting a synthetic yeast chromosome arm為題,發(fā)表在Genome Biology上。戴俊彪、深圳先進院副研究員羅周卿、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教授蔡毅之為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羅周卿和深圳先進院研究助理余康為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
最小真核基因組的構建是基因組學中的重要議題,被稱為該領域的“圣杯”。通過精簡基因組、去除冗余基因,可為認識生命的起源和進化提供重要線索,有助于深化對基因組功能組成和運轉方式的認識。2016年,最小原核基因組由J. Craig Venter團隊構建出來。面對更復雜的真核生物基因組,如何構建其最小基因組是合成基因組學領域具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
Sc2.0項目是世界上第一個真核基因組合成項目,已成功構建出六條染色體。與野生型基因組相比,合成酵母基因組的一個特征是在酵母基因組中系統(tǒng)性地插入了大量的序列特異性重組位點loxPsym,這使得在Cre重組酶表達時,合成基因組可以發(fā)生倒置、缺失、重復和易位等各種重排(SCRaMbLE系統(tǒng)),為最小酵母基因組的構建提供了可能,研究團隊對此進行了深入研究,最終實現(xiàn)了真核合成染色體的高效精簡。
SCRaMbLE產生的基因組重排是隨機的,刪除是其中的一種形式,為確保SCRaMbLE之后的基因組均發(fā)生序列刪除,研究人員通過選取合適的插入位點,將選擇性標記–URA3基因插入到合成的染色體中;通過藥物對該基因的反篩作用,富集了該基因所在片段被刪除的菌株。此外,SCRaMbLE介導的刪除以兩個loxPsym位點之間的序列為基本單位,因此,若兩個loxPsym位點之間包含必需基因,則該片段內的其他非必需基因也無法被刪除,如何覆蓋到這些非必需基因,實現(xiàn)無偏刪除?
對此,研究人員利用釀酒酵母同源重組技術,以eArray的形式為酵母細胞提供了必需基因的額外拷貝。在eArray存在的情況下,單次SCRaMbLE的刪除能力提升了3倍左右,甚至可以一次刪除合成序列上超過1/3的基因。為實現(xiàn)基因組的逐步簡化,直至最小化,研究人員建立了合成基因組的連續(xù)刪減流程,通過3次的連續(xù)刪減,在保證菌株存活的前提下,最終刪除了合成序列上65個非必需基因中的39個,將左臂的長度縮短了近100 kbp(原總長度為170 kbp)。
通過系列研究,研究人員開發(fā)出基于必需基因陣列的合成染色體迭代刪減技術,這對于合成酵母的基因組精簡來說,是一種通用且高效的工具,將為第一個真核最小基因組的構建奠定技術基礎。據了解,該研究是Sc3.0國際合作項目中的試點項目之一,由曼徹斯特大學、紐約大學及深圳先進院共同發(fā)起,由GP-write中國中心支持,旨在構建首個真核最小基因組,該國際合作倡議于近期發(fā)表在Genome Biology上。
圖1.SGC(SCRaMbLE-based genome compaction)基因組簡化方法
圖2.SGC介導的基因組連續(xù)刪減
來源: 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


本文系作者 @TIMEDOO 原創(chuàng)發(fā)布在 肽度TIMEDOO。未經許可,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