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第三醫(yī)院李子健課題組受邀在Pharmacology & Therapeutics發(fā)文提出膜受體內吞的新命運——內吞激活
近日,國際藥理學頂級雜志Pharmacology & Therapeutics在線全文發(fā)表了北京大學第三醫(yī)院李子健教授課題組題為“The new fate of internalized membrane receptors: Internalized activation”的文章。
文章截圖
細胞膜受體參與幾乎所有生命活動,其功能異常是導致包括心血管疾病、腫瘤、代謝性疾病和神經變性疾病等重大疾病的主要機制。因此,受體是最重要的藥物靶點,超過50%的藥物以受體為作用靶點。細胞膜受體內吞是膜受體正常發(fā)揮功能的關鍵生物學過程,是藥物精準研發(fā)的關鍵環(huán)節(jié)。
傳統(tǒng)觀點認為細胞膜受體內吞到細胞內后有兩種命運,即降解和再循環(huán)?;诶钭咏≌n題組多年來在受體信號轉導機制的最新研究和系統(tǒng)的理論成果,結合國際同行的前沿發(fā)現(xiàn),李子健課題組提出細胞膜受體內吞的第三種命運“內吞激活”?!皟韧碳せ睢辈粌H代表了一種全新的受體激活模式,還揭示了細胞膜受體內吞后命運“由死到生”的現(xiàn)象和內涵。
本文不僅系統(tǒng)地論述了內吞激活的啟動、內吞途徑、亞細胞器定位及信號激活的過程,同時賦予了膜受體內吞后信號轉導的意義:1、細胞膜受體內吞后由死到生的命運轉變;2、膜受體由感受器到效應器的角色轉變;3、膜受體的時空多樣性、功能多樣性、細胞穩(wěn)態(tài)維持的多樣性。此外,文章還深入闡釋了內吞激活在疾病中的重要性??傊疚奶岢龅哪な荏w內吞的新命運將為受體激活理論、內吞理論和精準藥物設計理論提供全新的理解。
膜受體內吞的新命運:內吞激活。膜受體內吞已知經典的兩個命運是受體再循環(huán)和受體降解,內吞激活賦予受體內吞后的第三種命運
本文是繼李子健課題組2021年4月應邀在Cell子刊Trends in Cell Biology提出受體“內吞激活”的概念(Wenjing Wang, Jingwei Bian, Zijian Li,Internalized Activation of Membrane Receptors: From Phenomenon to Theory. Trends in Cell Biology,2021 Jun;31(6):428-431.)之后,對受體內吞理論的進一步深化和拓展。此外,李子健課題組2018年應邀在Cell子刊Trends in Pharmacological Sciences(Wenjing Wang, Yunhui Qiao,Zijian Li. New Insights into modes of GPCR activation. Trends in Pharmacological Sciences. 2018;39(4):367-386.)發(fā)表了G蛋白偶聯(lián)受體新激活模式的文章。
北京大學第三醫(yī)院王文景博士和邊經緯博士生為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李子健為通訊作者。該成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劃集成項目(91939301)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國際合作與交流項目(81820108031)的資助。
來源: 北大第三醫(yī)院


本文系作者 @TIMEDOO 原創(chuàng)發(fā)布在 肽度TIMEDOO。未經許可,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