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12月24日,發(fā)表在國際頂級學術(shù)期刊Nature上的一項最新研究中(目前還是未編輯完的手稿),來自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的研究團隊在該州的野生白尾鹿(Odocoileus virginianus)中發(fā)現(xiàn)了至少三種新冠病毒變異毒株,提示該物種可能是新冠病毒的潛在“蓄水池”。這意味著,新冠病毒可以在野生白尾鹿體內(nèi)長期生存,為其進一步化并有可能傳播給人類開辟了新的途徑。

Nature重磅:美國野生白尾鹿已攜帶三種新冠變異株,其中一種與人類中流行的密切相關(guān)-肽度TIMEDOO

這兩年,來自不同國家的報道已經(jīng)證實,人類可以將新冠病毒傳染給多種哺乳動物,包括靈長動物、貓科動物、狗、水貂和河馬等,但尚未觀察到新的天然動物宿主的建立。

此前由美國農(nóng)業(yè)部領(lǐng)導的研究已經(jīng)證實在美國愛荷華州野生白尾鹿種群中存在新冠病毒抗體。這一事實引發(fā)了許多新的懸而未決的問題,包括鹿是如何被感染的?它們是否可以感染人類和其他物種?它們是暫時感染還是長期感染?

在這項新研究中,研究人員在2021年1月至3月期間采集了俄亥俄州東北部9個不同地點的360只野生白尾鹿的鼻拭子,每個地點采樣1至3次。當時德爾塔變異毒株還沒有成為全球的主導毒株。

Nature重磅:美國野生白尾鹿已攜帶三種新冠變異株,其中一種與人類中流行的密切相關(guān)-肽度TIMEDOO

通過核酸檢測,研究人員在129只(35.8%)的采樣鹿中檢測到三種不同的新冠病毒譜系B.1.2、B.1.582和B.1.596。

研究人員估計,在9個地點的鹿中,新冠病毒感染率在13.5-70%之間。在人口更密集的社區(qū)周圍的四個地點,流行率最高。

基因組測序顯示,2021年前幾個月在俄亥俄州感染新冠肺炎患者中占主導地位的 B.1.2 病毒多次溢出到不同地點的鹿群中。B.1.2、B.1.582和B.1.596病毒株可能已經(jīng)在鹿與鹿之間傳播,使得病毒獲得了刺突蛋白(包括受體結(jié)合域)和ORF1中的氨基酸替換,而這些在人類中是罕見的。

Nature重磅:美國野生白尾鹿已攜帶三種新冠變異株,其中一種與人類中流行的密切相關(guān)-肽度TIMEDOO

該研究通訊作者、俄亥俄州立大學獸醫(yī)預防醫(yī)學副教授Andrew Bowman說:“分析結(jié)果顯示,人類把6種不同的毒株多次傳染給了野生白尾鹿。我們的證據(jù)表明有六種不同的毒株引入了鹿群,而不是感染了單一毒株后傳播開。”

Nature重磅:美國野生白尾鹿已攜帶三種新冠變異株,其中一種與人類中流行的密切相關(guān)-肽度TIMEDOO

Bowman認為,白尾鹿作為新冠病毒的宿主可能會導致兩種結(jié)果。其一,新冠病毒可能會在白尾鹿體內(nèi)發(fā)生變異,從而促進新變異毒株傳播給包括人類在內(nèi)的其他物種;其二,病毒可以在未發(fā)生變異的情況下在白尾鹿體內(nèi)存活,同時繼續(xù)在人類中進化,在某一時刻,當人類對感染鹿的病毒株沒有免疫力時,這些變異毒株可能會傳回給人類。

對于最初的跨物種傳播是如何發(fā)生的,該團隊推測是白尾鹿通過環(huán)境途徑感染,例如可能是喝了受人類污染的水,或是接觸了人類的垃圾。因為新冠病毒可以通過糞口傳播,也可以在廢水中被檢測到。

Bowman表示,白尾鹿能被新冠病毒長期感染的事實,意味著可能已經(jīng)在人類之外建立了一個新的維持宿主。

據(jù)估計,僅美國俄亥俄州的白尾鹿數(shù)量就在60萬只左右,而全美國大約有3000萬只白尾鹿。

研究人員表示,還沒有觀察到白尾鹿將新冠病毒傳播給人類的情況,但這些結(jié)果表明新冠病毒可以在美國野生動物間傳播,有可能為其進化開辟新的途徑。因此,迫切需要建立全面的“One Health”計劃,以監(jiān)測全球的鹿、環(huán)境和其他野生動物宿主。

參考資料:

[1]SARS-CoV-2 infection in free-ranging white-tailed deer

來源:中國生物技術(shù)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