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子”和“土壤”學說是腫瘤干細胞的基礎理論。盡管人們分別對于腫瘤干細胞(種子)和微環(huán)境(土壤)進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靶向腫瘤干細胞還極少應用于臨床。這極大程度歸因于腫瘤細胞巨大的可塑性,即腫瘤干細胞可以與其微環(huán)境完美“互作”,使得腫瘤干細胞與其微環(huán)境動態(tài)變化和可塑,進而“難以靶向”。因此打斷該“互作”是靶向腫瘤干細胞走向臨床的關鍵一環(huán),然而該“互作”的決定性因子尚不完全清楚。

近期,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焦保衛(wèi)團隊助理研究員王慧在Cancer Research上,在線發(fā)表了題為Rab13 sustains breast cancer stem cells by supporting tumor-stroma crosstalk的研究論文。該研究鑒定到小GTP酶-Rab13在乳腺癌干細胞中的調控作用:Rab13缺失抑制兩類受體(CXCR1/2)的運輸,使得它們不能定位于細胞膜上,從而不能響應微環(huán)境中IL-8的刺激,進而打斷腫瘤和微環(huán)境細胞的“互作”,干擾微環(huán)境細胞的可塑性。以上分子機制決定了乳腺癌干細胞干性、乳腺癌發(fā)生、耐藥性、乳腺癌復發(fā),以及乳腺癌干細胞和非乳腺癌干細胞之間的轉變(如圖)。

研究人員進一步從FDA老藥中篩選,鑒定到靶向Rab13的化合物-甲基多巴索?。╞ardoxolone-methyl, CDDO-Me)。在小鼠移植瘤模型和轉基因成瘤模型中,該腎科藥物處理均能顯著打斷乳腺癌細胞與微環(huán)境細胞的“互作”,降低乳腺癌干細胞干性。該研究鑒定了打斷腫瘤干細胞與其微環(huán)境“互作”的關鍵機制,針對該機制鑒定到成藥性較好的化合物,將為靶向乳腺癌干細胞提供新策略。

論文鏈接

昆明動物所在乳腺癌干細胞調控方面取得進展-肽度TIMEDOO

  Rab13控制微環(huán)境細胞(巨噬細胞TAM和腫瘤相關成纖維細胞CAF)與乳腺癌干細胞(BCSC)的互作。Rab13調控AP1B介導的CXCR1/2運輸,激活AKT、STAT3信號通路,進而上調GM-CSF和IL-8。Rab13促進以上正反饋分子環(huán)路,促進乳腺癌干細胞干性和耐藥性。

來源: 昆明動物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