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談到再生時,我們都會想到一些動物令人驚訝的再生能力,比如從蠑螈身上割下腿,它還能重新長出來。當受到威脅時,壁虎會讓它們的尾巴斷落,分散注意力,以后再重新生長。甚至還有一些動物,如渦蟲水母可以在被切成兩段的時候還可以再生出整個身體。

為什么這些動物似乎可以永遠不死呢?其中的分子機制是什么呢?

來自麻省理工學院的進化發(fā)育生物學家Mansi Srivastava研究組近期發(fā)現(xiàn)了大量調(diào)控全身再生基因的DNA開關,這一重要發(fā)現(xiàn)公布在3月15日的Science雜志上。

主控基因EGR

他們采用的是three-banded panther worms,一種研究再生的模式動物,研究發(fā)現(xiàn)一段非編碼DNA可以調(diào)控一種被稱為早期生長反應(early growth response,EGR)的“主控基因”,一旦EGR被激活,就可以調(diào)控其它基因,打開或關閉許多生理過程。

Srivastava表示,“觀察自然界經(jīng)常會提出這樣一個問題,那就是為什么壁虎能做到,為什么我們不能?有許多物種可以再生,也有許多物種不能再生,事實證明,如果你比較所有動物的基因組,就會發(fā)現(xiàn)我們大多數(shù)的基因其實都差不多,因此我們認為這其中的答案可能并不是說某些基因是否存在,而是它們?nèi)绾芜B接在一起的,也就是答案來自于基因組的非編碼部分?!?/strong>

“要使這個過程起作用,細胞中的DNA通常需要被緊密折疊和壓實,”文章的另外一位作者,Andrew Gehrke說,“基因組中許多包裝非常緊密的區(qū)域?qū)嶋H上變得可以更開放,因為那里有監(jiān)管開關,打開或關閉基因。因此,本文的一個重要發(fā)現(xiàn)就是基因組實際上處于一種非常動態(tài)的狀態(tài)中,在再生過程中真正發(fā)生變化的是不同的區(qū)域?!?/p>

新一代再生研究模式動物

為了清楚的了解這個過程,Gehrke和Srivastava必須重新組裝動物的序列,這個過程并不簡單。

“這也是本文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發(fā)布了這個物種的基因組,這很重要,因為這是這個門被測序的第一個物種,”Srivastava說。

“以前關于其他物種的研究有助于我們學習很多有關再生的知識,”她說,“但是我們?yōu)槭裁匆暨x它來作為研究對象的,原因之一是這些動物處于一個非常重要的系統(tǒng)發(fā)育位置,它們與其他動物的關系能幫助我們提出一些與進化有關的觀點?!?/p>

“另一個原因是它們確實很適用于實驗,幾年前博后階段,我從百慕大找到了這些蟲子,把它們帶回了實驗室,事實證明它們比其它系統(tǒng)更適用于一些研究工具?!?/p>

最終,Gehrke確定了多達18,000個變化區(qū)域,研究證明EGR就像一個再生的電源開關——一旦打開,就可以激發(fā)其它生理過程,沒有它,就沒有任何反應。

而且,研究人員也證明其它物種,包括人類中也存在主控基因EGR和其它下游打開或關閉的基因。

為何人類不能再生?

“但問題是:如果人類可以打開EGR,而且不僅能打開它,還可以在細胞受損時打開它,那么為何我們不能再生呢?”Srivastava說,“答案可能在于,如果EGR是電源開關,我們認為人體的接線是不同的。人體細胞中EGR信號指令指向的方向與three-banded panther worm不同。我們這項研究找到了一種弄清楚這種連接的方法,因此我們想要找到這種連接,然后將其應用于其它動物,比如其它只能進行有限再生的脊椎動物?!?/p>

Srivastava和Gehrke說,我們希望能了解整個基因組動態(tài),了解EGR和其它基因激活再生過程的精確方式,而且這些研究不僅強調(diào)了理解基因組的價值,還強調(diào)了解所有基因組,非編碼以及編碼部分的重要性。

“我認為我們只是觸及了表面,”Gehrke說,“我們已經(jīng)研究了這些開關中的一些,但是基因組如何在更大范圍內(nèi)進行交流呢?不僅僅是如何打開和關閉碎片基因,而是所有的這一切對于打開和關閉基因都很重要,因此我認為這種監(jiān)管性質(zhì)有多層次?!?/p>

來源:生物通